时间:2025-05-28 06:47:17 作者: 改革创新 活力澎湃——“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述评 浏览量:47823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5月26日,“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以下简称“30强”)和“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以下简称“成长性30强”)揭晓,一批代表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企业亮出自己的成绩单。这些骨干文化企业在出版、影视、新媒体、文化科技、文旅演艺等领域不断崭露头角、绽放光彩,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双效统一”彰显担当
文化企业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多年聚焦主业、深耕细作的坚持,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奋力开拓市场的决心。
一年来,不少“30强”文化企业都有了喜人突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7.3%;净资产125.76亿元,较年初增长9.3%。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4亿元,同比增长4.42%;利润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8.47%,创历史新高。
从行业看,“30强”企业中,不少是广播影视和出版发行行业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连续17年入选。越来越多文化科技领域企业进入榜单,展现出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趋势。
除了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外,“30强”文化企业在文化传播、教育助学、扶老助残、扶贫赈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作为,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彰显着文化企业的责任担当。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为新疆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捐建7间影视教室,为全地区167所中小学捐赠定制会员卡;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老年人推出定制版“喜马拉雅陪伴机”,助力银发群体实现与世界轻松连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委派专人参与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捐赠帮扶资金100万元,向西藏、新疆等对口支援地学校捐赠现金、图书、文教用品等。
业态创新活力涌动
新技术快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方向、新可能。可以看到,入选的“30强”和“成长性30强”文化企业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积极创新求变,拓展新业态、布局新领域,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紧跟人工智能的风潮,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推出AIGC导演共创计划,联合9位知名导演使用“可灵AI”进行视频生成,创造9部短片,群体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成为国内大模型生产力转化与释放的先进案例。
出版领域企业纷纷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出版内容数字化融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多模态语料库、大模型、智能体;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推出“青云e学”智慧教育平台,成立“未来出版联合实验室”,探索前沿技术在出版核心环节的应用。
在今年的“成长性30强”企业榜单上,可以看到很多文化科技、音乐、旅游演艺等领域的“新生力量”。
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上线的《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精良的制作赢得世界点赞;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探索数字人、空间音乐、XR应用、数字空间等技术;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12·12》演出,运用WFS全息声学系统及22套舞台机械再现历史场景。科技与音乐、文旅、动漫游戏等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插上“数字翅膀”,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旅市场百花齐放
《宋城千古情》里岳家军的忠勇豪迈,《上海千古情》里觉醒年代的理想和热血,《西安千古情》里万里扬沙的丝路传奇,《三亚千古情》里鹿回头的美丽传说……近年来,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一系列高品质作品广受好评。
跟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了解西藏的文化历史,走在敦煌的上元市集、上元雅集感受古丝绸之路文化,在哈尔滨冰雪世界中品尝马迭尔冰棍……今年的“成长性30强”企业榜单中,可以看到更多文旅企业的身影,他们创新推出的文旅产品点燃了大众旅游热情,也促进了文旅消费市场增长。
如今,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文化企业聚焦市场需求,在影视、旅游、演艺、动漫、图书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文化市场百花齐放,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电视剧领域,《庆余年》《繁花》《国色芳华》等一系列热播作品赢得了市场与口碑。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我的阿勒泰》成为现象级图书,年销量超150万册。微短剧领域也涌现出更多优质作品——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我的归途有风》成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首批创作计划推荐作品,短剧《资治通鉴》开启“跟着微短剧学经典”传统文化新篇章。
勇立潮头敢为先,凝心聚力谋发展。文化企业始终紧抓时代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前行。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7日 03版)